采编系统入口
期刊信息
本刊声明
编辑部公告
世界银行前经济学家姆旺吉·瓦奇拉日前为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独家撰文表示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十年来,中非基建合作为非洲的工业化道路提供了支持。“一带一路”项目并非某些西方批评者所说的“债务陷阱”或“殖民”工具,而是紧贴非洲发展需求,通过技术和资金支持,为非洲发展注入动力。它打破了过去西方把非洲当做自家“保留地”的传统思维范式,是彼此尊重、相互平等的伙伴关系。
今年是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10周年。在这10年里,几乎所有非洲国家都已经加入了该倡议,中国和非洲国家共同为非洲的工业未来奠定基础。不仅如此,中国也已成为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资金来源,投资了非洲大陆约五分之一的基础设施项目。
在非洲许多国家,“一带一路”项目已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发展项目,包括阿尔及利亚的舍尔沙勒中心港口、亚吉铁路、埃及新行政首都、肯尼亚的蒙内铁路、尼日利亚的阿卡铁路、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等200多个项目。这些都是非洲借助中国的技术和经验来实现自己愿景的产物。
非洲拥有世界上仅剩的、尚未开发的重要自然资源,包括矿物和稀土金属,可以在绿色能源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。丰富的资源储备使得非洲具有无限吸引力。但是,由于缺乏许多关键要素和基础设施,对于一些潜在投资者来说,在非洲投资的风险大于机遇。在这一背景下,“一带一路”基建项目正在为非洲国家的后续发展吸引投资。
非洲开发银行估计,非洲国家要想维持经济、人口和收入水平的增长,实现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,每年必须至少投资1300亿至1700亿美元。非洲各国政府每年的投资额只能达到这一数额的一半,但他们正朝着这个方向付出切实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