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编系统入口
期刊信息
本刊声明
编辑部公告
春回大地,万象“耕”新。时下,我国春耕备耕已由南向北陆续展开。在春耕一线,天上飞的无人机,地上跑的北斗导航翻耕机,都成了种粮好帮手。随着各种现代化农机的投用,春耕生产冲出了“加速度”。
智慧农机更“慧”种地 “突突突……”3月12日,在江西省永新县才丰乡龙安村,4台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翻耕机在种粮大户段涛的农田里穿梭,翻耕出来的田块更加平整均匀,土壤也更松散。
“在远端就可实现农机作业全过程管理,真省心。”段涛告诉记者,有了智能化农机的助力,自己种田的信心更足了,今年种植的早稻面积比去年增加了200亩。
现代化农机“慧”种田,尝到甜头的不只江西农户。这几天,在青岛平度市南村镇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,种粮大户王玉芹正在给小麦追肥。与往年不同的是,今年她用上了新装备,3架载着肥料的植保无人机,以大约4米的高度飞行,一个来回就能完成30垄小麦的施肥作业。
“无人机施肥,可比人工劳作方便太多!不仅效率高,还将肥料均匀地撒向每一垄小麦。”王玉芹说。
新农机新科技的加持,不仅让春耕效率更高,春管也更科学有效。记者驱车行驶在青岛莱西市马连庄镇,放眼望去,麦田成方连片。小麦长势怎样?土壤墒情如何?摸清“底子”,种地才更有底气。
在马连庄镇数字农业产业园内,技术人员正在为周边万亩麦田进行航测,通过无人机搭载的多光谱相机,可以实时监测小麦苗情和土壤墒情。收集的数据通过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分析处理后,针对不同地块墒情、苗情,为农户制定个性化春管方案。
“根据收集的精确数据,我们能研判不同地块麦苗长势状态和土壤墒情,从而进行科学灌溉、变量精准喷洒叶面肥。”青岛供销普惠农业服务公司负责人赵振东告诉记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