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编系统入口
期刊信息
本刊声明
编辑部公告
三北防护林工程被誉为“中国绿色长城”,是防止风沙危害、水土流失的一道绿色屏障。作为全球最大林业生态工程,它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?
近日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三北工程咨询专家组副组长朱教君在《开讲啦》节目中,揭开了这座“绿色长城”的神秘面纱。
01
沙尘暴来袭 是因为三北防护林“开了口子”?
近几年的春天,沙尘暴不时卷土重来。有网友猜测,这是因为三北防护林高度不够,挡不住沙尘暴,还有网友称是三北防护林“开了口子”。
在节目中,朱教君对这种说法进行了辟谣。他表示,三北防护林主要防的是地面的沙,而沙尘暴低则几百米,高则上千米,完全超过了树的高度。林子充其量只有一点降低摩擦风速的作用,对大气环流影响很小。
朱教君亲自追踪了这两年沙尘暴的来源。他表示,大概有60%的沙尘暴来自境外。“在新一期三北工程建设中,要走出国门,进行境外合作,共同把境外沙源地控制住。”
02
三北防护林工程启动前后,变化究竟有多大?
朱教君介绍,在2000多年前的公元前220年,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平均是64%,东北森林覆盖率高达83%。然而,经过人们数千年的繁衍和近代我国积贫积弱导致的列强掠夺,新中国成立时,我国森林覆盖率仅有8%。
为了恢复生态,1978年,三北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,一直持续至今。
随着三北防护林工程启动,这些年我国一共造林46万平方公里,大约是日本与韩国国土面积的总和。如今,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24%,提高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三倍。
朱教君在节目现场提到了曾发生在我国宁夏和内蒙古的一场沙尘暴,这次沙尘暴造成85人死亡,直接经济损失达5.23亿元。“我们到现场调查的时候,看到有防护林防护的农田,大概有30%左右是受损的,没有防护林防护的,小麦田里覆盖了3厘米厚的沙尘,全都被毁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