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编系统入口
期刊信息
本刊声明
编辑部公告
“减肥”不是快乐配方唯一选项
“三月不减肥,四月徒伤悲”,天气转暖,这句口号又被喊出。此前导演、演员贾玲为角色减重100斤,更是引燃了热辣滚烫的减肥热。
那么,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减肥?只有减肥才能遇到更好的自己吗?社会对于肥胖者是否有足够的宽容度和适配度?“三月不减肥,四月徒伤悲”,天气转暖,这句话又被很多年轻人惦记起来。实际上,有关肥胖、审美等话题一直备受关注。
一方面,体重对健康的影响亟须重视。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《成人肥胖食养指南(2024年版)》显示,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、肥胖率分别达到34.3%和16.4%,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。
另一方面,在“白幼瘦”审美标准裹挟下,不少年轻人产生身材焦虑。2023年5月,深圳一名15岁女生因过度减肥去世引发讨论。有媒体发起“你会有身材焦虑吗”调查,3.6万人参与投票,近3万人认为自己有身材焦虑。
那么,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减肥?只有减肥才能遇到更好的自己吗?社会对于肥胖者是否有足够的宽容度和适配度?
为控制体重咬牙跑步、与食欲较劲
孙冬爱是大三学生,从青春期开始备受肥胖困扰。她感到自己是“突然胖起来的”,高中时一个假期胖了20多斤。从此她走上了控制体重的漫漫长路。
身高161厘米的孙冬爱,最胖时体重将近140斤。在她看来,减肥是一场与自己的战斗,她一直和食欲较劲,为了减肥,她试过各种办法,“有一段时间没吃过一顿饱饭”,但效果寥寥。